工商注册登记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经程序,是工商部门服务企业、服务人民的第一道门槛。最近,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提出,要放宽工商登记条件,将“先证后照”改为“先照后证”,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,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,降低企业经营门槛,减少经营成本,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。这一方案的提出,引来了境内外企业的关注,改革之路势在必行,基层工商部门必须贯彻政策精神,制定新的工作预案,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工作职能转变。
根据方案精神,结合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的经验成果,工商登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:
一、推行新版营业执照。营业执照种类将大幅精简,营业执照上不再记载“经营范围、注册资本、实收资本”等事项,只在左下方统一设置“重要提示”,并对营业执照编制防伪条形码,采用编号防伪方式,方便社会公众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查询。
二、经营范围改为备案事项。登记过程中经营范围不再作为登记事项而改为备案事项,由企业自主确定经营范围,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政府公示平台查询信息,体现了工商部门从“审批许可”向“核准登记”的转变,引导企业创建诚信经营、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。
三、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。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,无需登记实缴注册资本,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。企业股东承诺认缴多少就是多少,一旦公司成立,由经营者自担风险。
四、提交年度报表取代年度审验。年度报表制度改革,简化了所需提交的材料,如审计报告、财务报表等,同时也减少了办事环节,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,使企业从被动检查变为自愿提交报告,体现了企业自治的转变。
制度改革必将带来工作职能的转变,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变,工商部门必须从各方面建立应对机制,将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。一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。通过建立内部局域网,建立网络登记机制,尽快实现注册登记业务流程自动化,同时要适应形势发展,逐步改革传统申请填报方式,建立电子申报系统,将所有登记申请表格格式统一,以互联网形式在申请平台公开。二是创新工作机制。通过对企业登记信息的综合管理、资源共享,形成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制约”的惩戒机制,继续推进信用分类制度的实施,按照企业的信用等级,建立适时、定时、及时的巡查机制,实行分距离监管,按信用等级实施分类巡查。三是要加强各部门协作。按照“精简、统一、效能”原则,在机关真正树立指导基层、服务基层的意识,积极探索应对登记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,加强部门间协调,健全统一登记、各司其职、协调配合、分级负责的组织管理体制。
|
|